本報記者⠦融
12月份以來,多地政府部門開啟新一輪走訪上市公司的調研活動,意在協調解決上市公司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從年內走訪經驗來看,各地政府部門在走訪過程中能夠深入了解上市公司在融資、稅收、土地租賃使用、進出口、知識產權等方麵的問題,並協調相關資源和部門,為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幫助企業突破發展瓶頸,實現更好的發展。
為企業排憂解難
不少公司反饋,在走訪之後,上市公司麵臨的急難愁盼問題得到了逐步解決。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市公司對於區域經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泉。常態化走訪使得監管機構可以更快速有效地響應並處理企業提出的訴求,更加精準地識別和支持那些符合國家戰略方向且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引導更多資源流向新興產業領域。
在民營經濟活躍的浙江,一係列走訪調研持續開展。通過走訪,有的問題通過現場辦公得以迅速處理,有的問題也及時反饋至相關部門協調解決,確保上市公司的訴求“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田利輝認為,通過常態化的走訪,監管部門能夠直接傾聽來自企業的聲音,了解其麵臨的具體難題,並提供針對性的支持和服務。這種“一企一策”的服務方式不僅有助於提高效率,還能增強企業的發展信心。
在河南,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維國向調研組詳細匯報了企業發展狀況及麵臨的困難,河南證監局、鄭州市委金融辦等相關負責人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提出建議。
此外,在走訪過程中,監管機構可以借此機會鼓勵上市公司聚焦主業,充分運用並購重組、股權回購等市場工具,推動上市公司實現可持續的穩健運營,不斷提升投資價值。比如,甘肅證監局走訪蘭州莊園乳業有限責任公司、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大消費概念上市公司,深入了解上市公司麵臨的困難和問題,推動上市公司順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握發展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
再比如,遼寧證監局聯合相關部門對中興-沈陽商業大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沈陽萃華金銀珠寶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上市公司走訪調研,深入了解公司經營發展情況,主動收集、發現和識別可能製約公司發展的各類問題。
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上述案例是走訪上市公司常態化機製落地的一個縮影。
證監會3月15日發布的《關於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提出,建立會同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走訪上市公司、解決實際問題的常態化機製,推動解決上市公司麵臨的具體困難和問題。進一步健全央地協同,協調地方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自此,各地證監局會同地方政府持續完善常態化走訪上市工作機製,持續開展走訪工作,立足於幫助上市公司解決經營和融資方麵的困難,切實推動上市公司質量持續提升。
今年12月14日,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吳清主持召開黨委(擴大)會議。會議提出,“加強上市公司常態化走訪”。
據記者梳理,僅12月份以來,已有浙江、深圳、甘肅、遼寧、山西等地組織走訪上市公司活動,並表態將持續推進上市公司常態化走訪機製。各地證監局也紛紛表態將繼續推進上市公司常態化調研走訪活動,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走訪調研上市公司,除了要切實解決企業發展實際困難和問題,建立健全與優質上市公司常態化問題反饋機製,還要提升上市公司的規範化運作和治理水平,引導上市公司加大分紅頻次,提高分紅水平,讓投資者更有獲得感。